玫瑰的栽培历史
玫瑰属于蔷薇科蔷薇属,和蔷薇属的很多种花卉一样,发祥于我国北部、朝鲜、日本、俄罗斯等北半球温带地区。据记载,公元前古巴比伦、古希腊已广泛种植。其中在古希腊的建筑装饰、铸造的钱币和克里特岛的壁画中,都发现有用玫瑰花做主题的雕刻及绘画。
公元初期,古罗马帝国开始兴盛,古埃及人把西南亚的玫瑰贩往罗马。12世纪后,欧洲各国兴起玫瑰种植业,尤其在英国,玫瑰成为皇家花园和全国主要种植花卉。
在我国,玫瑰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。《西京杂记》中说,汉武帝的乐游苑中就栽有“玫瑰树”。在中国的玫瑰之乡平阴,早在唐朝就有翠屏山僧人种植玫瑰的传说。
我国古人很早就能清楚地将蔷薇属植物分为至少7类品种:月季、玫瑰、蔷薇、缫丝花、木香、金樱子、荼蘼。“非关月季姓名同,不与蔷薇谱牒通,接叶连枝千万绿,一花两色浅深红。风流各自胭脂格,雨露何私造化工?别有国香收不得,诗人熏入水沉中。”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《红玫瑰》,既写了玫瑰与月季、蔷薇的不同,又写了玫瑰的枝叶形态、深浅之色。
从植物特征上看,月季和玫瑰差别不大,细加比较,两者确有不同。玫瑰茎部密生锐刺,一枝只开一朵花,花瓣直立,叶脉深凹褶皱;而月季刺疏,标准的花形是“满芯、翘角”,往往数朵同生一茎,叶片光大鲜亮。
因为原产于欧洲的蔷薇属花卉并不多,所以欧洲人对它们也就不详加区分,蔷薇、玫瑰、月季在欧洲统称“rose”(原意是“红色”),事实上玫瑰有很多种颜色:红色、粉红、黄色、桃色和白色等等。
16世纪前,欧洲只有玫瑰和蔷薇,其花朵小,色彩单调。200多年前,欧洲人在中国发现了能够一年四季开花的中国月季花,不久,中国的红茶香、黄茶香、朱红、月月红等月季花被引入欧洲,与那里的玫瑰和蔷薇杂交。经过反复的杂交,定向选育,育成了许多婀娜多姿的杂交新品种,不仅丰富了玫瑰家族的品种和花色,同时也解决了玫瑰一年只开一季花的问题。玫瑰的种植很快风行世界。
法国皇后约瑟芬推动了东、西方玫瑰的结合与发展。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婚后,在巴黎市郊建立玛尔梅森花园。在著名育种师杜邦的影响和帮助下,玛尔梅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全的玫瑰园。从1804年开始,杜邦派人到南非、中东收集玫瑰,还派出园艺师跟随拿破仑远征去收集新品种。约瑟芬的玫瑰园享誉世界,就是在英法两国交战期间,她运送玫瑰的货船,英军也特许放行,并派船护送。
1789年,当约瑟芬玫瑰园里玫瑰的种植和栽培已初成规模时,约瑟芬就对当时著名的花卉图谱画家、法国人雷杜德发出了热情的邀请。从那时起,雷杜德一生最重要也是最漫长的创作历程开始了。
他用了整整20年,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份《玫瑰图谱》。图中收录了当时园中所拥有的大部分玫瑰品种:古代的野玫瑰(法国玫瑰)、中世纪的玫瑰(白玫瑰)以及从亚洲引进的各种玫瑰类型,大约有170个品种。这份集“最优雅的学术”和“最美丽的研究”为一体的图谱,被后人誉为“玫瑰圣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