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星蕨

金星蕨 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

分类:蕨类植物

别名:腺毛金星蕨

金星蕨(学名: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)是金星蕨科的1种。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;朝鲜、日本及中南半岛。根状茎细长横走,植株遍体密生灰白色针状毛,叶片二回羽状深裂,羽片披针形,基部的不缩短,下面除短针毛外满布橙色球形腺体。孢子囊群生裂片的侧脉近顶处,被有灰白色刚毛的圆肾形囊群盖。 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。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蕨属(Dryopteris...

金星蕨的介绍

金星蕨(学名: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)是金星蕨科的1种。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;朝鲜、日本及中南半岛。根状茎细长横走,植株遍体密生灰白色针状毛,叶片二回羽状深裂,羽片披针形,基部的不缩短,下面除短针毛外满布橙色球形腺体。孢子囊群生裂片的侧脉近顶处,被有灰白色刚毛的圆肾形囊群盖。
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。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蕨属(Dryopteris)成员。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鳞毛蕨属过程中,将金星蕨属和少数和它相近的属分出来,并于1940年建立金星蕨科。但这个科内的属的划分意见不一。

金星蕨的形态特征

植株高35-50(-60)厘米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粗约2毫米, 光滑,先端略被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生;叶柄长15-20(-30)厘米,粗约1.5毫米,禾秆色,多少被短毛或有时光滑;叶片长18-30厘米,宽7-13厘米,披针形或阔披针形,先端渐尖并羽裂,向基部不变狭;二回羽状深裂;羽片约15对,平展或斜上,互生或下部的近对生,无柄,彼此相距1.5-2.5厘米,长4-7厘米,宽1-1.5厘米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对称,稍变宽,或基部一对向基部略变狭,截形,羽裂几羽轴;裂片15-20对或更多,开展,彼此接近,长5-6毫米,宽约2毫米,长圆状披针形,圆钝头或为钝尖头,全缘,基部一对,尤其上侧一片通常较长。叶脉明显,侧脉单一,斜上,每裂片5-7对,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以上。

叶草质,干后草绿色或有时褐绿色羽片下面除密被橙黄色圆球形腺体外,光滑或疏被短毛,上面沿羽轴的纵沟密被针状毛,沿叶脉偶有少数短针毛,叶轴多少被灰白色柔毛。孢子囊群小,圆形,每裂片4-5对,背生于侧脉的近顶部,靠近叶边;囊群盖中等大,圆肾形,棕色,厚膜质,背面疏被灰白色刚毛,宿存。孢子两面型,圆肾形,周壁具褶皱,其上的细网状纹饰明显而规则。染色体2n=144。

金星蕨的生态习性

生于疏林下,海拔50-1 500米。

金星蕨的分布区域

国内分布
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,北达河南(伏牛山南部、大别山和桐柏山)、安徽北部、东到台湾,南至海南,向西达四川、云南。 


国外分布

韩国南部(济州岛)、日本、越南、印度北部、锡金也有分布。

金星蕨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
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终极护花任务: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

【来 源】: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叶。 

【功 效】:消炎止血。 

【主 治】:用于烧伤、烫伤、吐血、痢疾。 

【性味归经】:苦,寒。入肝经。

 【用法用量】:内服:煎汤,9一15克。 

【别 名】:腺毛金星蕨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,蕨类植物门》)、密腺金星蕨(《台湾植物志》)、水蕨菜(《四川、贵州》)、白毛蛇、毛毛蛇、蓖子草(《四川威远》) 【动植物资源分布】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。

 【拉丁名】: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(Kunze) Ching 

【考 证】:始载于《植物分类学报》。

金星蕨的文化背景

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。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蕨属(Dryopteris)成员。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鳞毛蕨属过程中,将金星蕨属和少数和它相近的属分出来,并于1940年建立金星蕨科。
以上是花卉网(护花网www.aihuhua.com)为你提供的有关“金星蕨”的花卉数据,包括金星蕨的形态特征、金星蕨的生态习性、金星蕨的分布区域、金星蕨的食疗或药用价值、金星蕨的文化背景、金星蕨的介绍,你还可以查看花卉网更多 花卉 信息
微信公众号aihuhuacom护花网提供
护花网微信

微信公众号aihuhuacom护花网提供

长按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