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梗狸藻

分类:食虫植物
别名:长距挖耳草、折苞挖耳草、密花狸藻、蓝挖耳草
短梗狸藻又称长距挖耳草,折苞挖耳草,密花狸藻,蓝挖耳草,为狸藻属非常小型至中型食虫植物。其种加词“caerulea”来源于拉丁文“caeruleus”,意为“深蓝色”,指其蓝色的花冠。长距狸藻分布广泛,存在于热带非洲、亚洲以及大洋洲。其生长于溪流附近,沼泽,潮湿草地等开阔地的石头表面潮湿的浅层土壤中。海拔分布范围为40米至2100米处。1753年,卡尔·林奈最先描述了短梗狸藻。
分类:食虫植物
别名:长距挖耳草、折苞挖耳草、密花狸藻、蓝挖耳草
短梗狸藻又称长距挖耳草,折苞挖耳草,密花狸藻,蓝挖耳草,为狸藻属非常小型至中型食虫植物。其种加词“caerulea”来源于拉丁文“caeruleus”,意为“深蓝色”,指其蓝色的花冠。长距狸藻分布广泛,存在于热带非洲、亚洲以及大洋洲。其生长于溪流附近,沼泽,潮湿草地等开阔地的石头表面潮湿的浅层土壤中。海拔分布范围为40米至2100米处。1753年,卡尔·林奈最先描述了短梗狸藻。
短梗狸藻的花序为总状花序,直立,长5至44厘米,花位于中部以上,疏生或密生共1至15朵,无毛被。花序轴丝状,直径0.3至1.2毫米,具1至12枚鳞片。苞片与鳞片同形,中部着生,呈狭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顶端渐尖,基部渐尖、急尖或钝尖,长2至3毫米。小苞片为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至2毫米。
花梗丝状,长2至3毫米,顶端圆,下唇短,为横椭圆形或圆形;花梗于花期直立,果期展开或反折。花萼2裂至基部,裂片不等,密生细小乳突,无毛;上唇为卵状长圆形,长2至3毫米,顶端圆形;下唇短,呈横椭圆形或圆形。花冠为紫色、蓝色、粉红色或白色,喉部常有黄斑,长4至10毫米;上唇为狭卵状长圆形,顶端为圆形或截形,长于上萼片;下唇近圆形,顶端微凹或全缘,喉隆起;距为狭圆锥状或近筒状,基部为宽圆锥状,弯曲或直,通常长于下唇并与其平行或成钝角。雄蕊2枚,无毛;花丝线状,长1毫米;药室汇合,具细小乳突。雌蕊无毛;子房球形,上位,1室,特立中央胎座;花柱短;柱头下唇为圆形,上唇极小,为正三角形。花期为6月至次年春。
短梗狸藻的蒴果为球形或长球形,长2至3毫米,果皮坚硬且不透明,室背开裂。种子为长球形或长圆状椭圆球形,长0.25至0.3毫米,无毛,散生乳头状突起或网纹,网格纵向延长。果期为7月至次年春。短梗狸藻的假根为丝状,分枝或不分枝。微信公众号aihuhuacom护花网提供
长按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